漢南長江大橋北錨碇沉井首次下沉到位
7月2日,武漢漢南長江大橋北岸錨碇沉井基礎首次順利下沉到位。
漢南長江大橋錨碇采用整體式沉井基礎,平面尺寸為76.4米×76.4米,相當于14個籃球場大小,結構總高43米,相當于15層樓高,豎向分8節(jié),為公路工程世界第一大陸域沉井。
根據(jù)相關項目經(jīng)驗,漢南長江大橋北岸沉井基礎施工方案優(yōu)化為“兩次接高、三次下沉”(兩次排水下沉+一次不排水下沉),可根據(jù)不同土層的情況,優(yōu)化取土方式。沉井整體下沉速率可由常規(guī)的0.2-0.3米/天,提升至0.5-0.7米/天。
取土總體采用塔吊配合小型挖掘機及出渣箱取土,分區(qū)均勻取土方式。降排水下沉過程為“田字形”支撐,以臨時加固沉井地基,作為沉井基礎首次接高基礎面,用于拼裝鋼殼沉井與第2-4節(jié)混凝土沉井施工,并利用防滲墻隔離防護長江干堤,且將沉井基礎下沉區(qū)域水體與外部水體隔開,降低施工區(qū)域水位,技術難度較大。
面對多項難點,項目團隊對沉井井壁內模采用模塊化設計思路,改善傳統(tǒng)模板散拼安裝的方法,使井壁內模板可以整體吊裝、安裝和拆除,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。井壁鋼筋則采取部品裝配式施工工藝,鋼筋在現(xiàn)場綁扎成部品,快速安裝設計部品鋼筋綁扎胎架及綁扎平臺,合理劃分部品鋼筋分段和安裝順序,提升施工效率和質量。
他們應用沉井基礎施工全過程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,對沉井實時下沉量底口中心偏位、沉井姿態(tài)和關鍵位置受力等指標,進行遠程實時監(jiān)測及預警;采用防滲墻施工工藝,在沉井基礎四周底下開挖深度達72米混凝土防滲墻,選用液壓抓斗+雙輪銑成槽,配合超聲波檢測,確保槽段垂直度。堅固的防滲墻相當于沉井基礎周邊的“止水帷幕”,有效防止過程中滲水,保障沉井基礎施工全過程的安全。(來源: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)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站轉載的所有文章、圖片、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